快速导航×

热点问答丨野猪“肇事”频发什么原因?遇到怎么办?发表于: 2024-11-25 04:01:57 来源:云开平台官网入口

  近期,野猪现身多地城镇社区伤人毁物,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为什么最近野猪“肇事”频发?这是怎么回事?如果与野猪“狭路相逢”,大家该如何正确应对?个人能直接猎杀野猪吗?面对野猪“闯的祸”,损失又该怎么弥补?跟随专家的权威解答一起了解。

  10月27日,一头野猪侵入南京南站至紫金山东站间的高铁联络线,与通过列车相撞,引发设备故障停车;

  11月2日,安徽凤阳县一头野猪闯入街头乱窜,女子为保护邻居孩子被野猪攻击……

  其实这几年野猪下山不算稀奇事,但最近野猪闯入农村和城市伤人毁物的频率有点高,这是怎么了?

  对此,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谢屹表示,随着生态环境向好,野猪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慢慢的变多。由于繁殖力强、适应能力强,野猪种群增速快于豺、狼、虎、豹等天敌繁衍速度,活动范围逐步扩大。此外,通常春秋两季野猪更喜欢下山觅食,这也是近期野猪“露面”更多的重要原因。

  随着野猪种群数量的一直增长和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张,我们与野猪“狭路相逢”的几率可能也会变大。那么,撞见野猪怎么办?

  中国林科院自然保护地研究所所长金崑提示警醒我们,普通人碰到野猪应当尽快远离。保持镇静,不要激怒野猪,避免与野猪正面冲突。

  金崑还特别提到,“装死”是不管用的。野猪如果感觉受到威胁,对人的攻击性会很强,它对倒在地上的人也会进行攻击的。

  生态学博士姜中文还特别提示,遇到野猪幼崽时,绝对不能上前抱起或触碰它们。虽然野猪幼崽看起来非常可爱,但是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容易招致可能就在附近的母野猪的攻击。

  国家林草局野猪种群调控专家组组长时坤表示,在野生动物危害严重地区,通过猎捕减少野猪等非保护野生动物,虽是无奈之举,但却是缓解和降低人与野生动物冲突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原则是不能过度猎捕。那么,面对野猪“行凶”,个人能直接猎杀野猪吗?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表示,虽然野猪已被调出“三有”名录(国家林草局在2023年公布调整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里,将野猪调出了目录),但野猪拥有特定的生态角色和显著的生态意义,不可以进行随意捕杀。

  金崑也表示,野猪目前已经不是“三有”动物,但也不意味着就能随意猎捕:如果它被列入地方重点保护名录,仍然需要按照猎捕管理规定执行;即使没有列入地方重点保护名录,也要遵守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比如不能用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的不允许采取的那些狩猎方式来进行狩猎,例如下毒、用猎套等,在这样一些方面要依法依规。

  数据显示,野猪在我国28个省份有分布,数量达到200万头,其中野猪致害省份达26个。野猪破坏农作物给农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野猪还会危害畜禽、伤人致残、引发交通事故等。

  图为一头野猪出现在陕西省佛坪县三官庙村的玉米田里(资料图片)。新华社发(马亦生摄)

  金崑表示,虽然野猪已调出“三有”名录,但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采取预防、控制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其他致害严重的陆生野生动物造成危害的措施以及实行补偿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予以补助。其造成的损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在经费上具备条件的,应当给受损群众适当补偿。

  一些地区通过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努力维护受损群众的利益。如浙江省实现全省野猪致害保险全覆盖,确保受损群众及时得到应有的补偿等。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谢屹认为,野猪致害防控,要从野猪分布区内、外两个方面协同发力。一方面,要评估野猪分布区栖息地的承载力,对于超出环境承载力的,要组织通过种群调控、完善食物链、优化栖息地等综合途径合理控制种群规模;另一方面,对野猪扩散出栖息地进入人们生产生活区域、威胁生命财产安全的情况,当地应当通过建设物理屏障、实施监测和预警提示等措施进行主动预防,并在事件发生时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处置。

  图为在保护区内布设的红外相机拍摄的野猪活动影像(2018年5月6日摄)。新华社发

  国家林草局等多部门于今年1月联合印发《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从监测预警、预防控制、补偿救助、宣传引导等方面提出系列工作措施。

  目前多地已在积极探索开展野猪致害防控策略,如陕西省统筹建设脉冲电围栏、阻隔栅栏、植被隔离带等隔离防护设施以及配置红外感应、影像监测联动音响预警设备;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招募“赏金猎人”来猎捕西吉县域内少数的成年(40公斤以上)野猪,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等。

网站地图
TOP
导航 电话 短信 咨询 地图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