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境内的子午岭林区,资源富集、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不仅是天然氧吧、康养福地,也是纯天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
庆阳依托林地资源优势和森林生态环境,以“扩大规模、丰富品种、培育主体、强化品牌、拓展市场”为总目标,以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综合利用为重点任务,探索培育出13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截至2023年底,全市综合利用林地发展林下经济127.39万亩,建成国家级林下经济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个、省级林业和草原产业化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个,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7.28亿元。
林下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丰厚的森林资源,更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我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燥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505毫米,林地总面积达1312.43万亩,森林蓄积量达2262.54万立方米。
近年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累计完成“三北”工程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等68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85年的11.32%增加到26.3%。
依托森林资源优势,我市充分的利用林间空地,支持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综合利用”四大类型和“林药、林菌、林菜、林苗、林果、林草、林茶、林蜂、林禽、林畜、林特、林加、林游”13种发展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逐步的提升林地综合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合水分局前身为1975年3月成立的庆阳市国营合水林业总场,管辖林区位于子午岭中部腹地,总经营面积314.78万亩,其中林地274.21万亩,下辖北川、蒿咀铺、连家砭、太白、平定川、拓儿塬、大山门7个国有林场。
金秋时节,走进太白林场,不仅有高原林海风光,还有历史背景和文化遗存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彩陶文化、秦直古道等见证了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灿烂文化;222种木本植物、1000余种草本植物、71种珍稀动物在陇东高原上构建起绿色生态圈;土地肥沃的林区盛产黑木耳、羊肚菌等菌类以及甘草、麻黄、柴胡、党参、刺五加等100多种中药材。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太白林场率先在森林覆盖区种植连翘、苦参等中药材30余亩,通过精细管理,林下药材长势旺盛。“连翘现在处于休眠期,成长期后预计亩产能达到300斤到600斤。广阔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为发展林下经济开了一个好头,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市场研判,注入新的发展模式和动力,持续扩大收益来源。”太白林场副场长杨馥嘉说。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我市逐步建立了集体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运行机制,全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各县(区)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具体指导等措施,鼓励各类经营主体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抵押等方式流转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推进林权向林下经济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适度集中。
合水县陈志飞返乡创业,流转林地2000多亩建办了合水县腾飞林下野猪养殖家庭林场,年出栏商品猪、仔猪1300头,年产值达760万元。镇原县绿生源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4月,2022年被评为“省级林业和草原产业化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社共栽植2700亩核桃树,林下养兔30万只,配套兔饲料加工厂及繁育厂,带动207户农户栽植核桃树1000余亩,户均增收2000多元。
目前,全市有国家级林下经济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个,省级林业和草原产业化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1个,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社275个、家庭林场73个、专业大户58个。
新机遇带来新发展,各项利好政策推动林下经济逐步从传统资源开发向多维度开发转变。
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华池分局利用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和天气特征情况,全力发展林油种植、林药种植、林菌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等,积极探索在实现林下经济多元化、产业化、模式化基础上,提高国有林场林业附加值的路径。
东华池林场牛头峁林下经济种植示范区以林菌种植为发展模式,种有香菇、黑木耳、榆黄蘑等,这些食用菌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备极高的营养、药用和保健价值。今年,示范区已完成菌丝棒黑木耳、菌丝棒香菇种植20亩、腐木黑木耳种植10亩,并在梁咀后山、三河湾种植柴胡40亩。
“华池林管分局在林下经济方面,主要发展林药、林苗、林菌、林蜂4种模式,年产值达5000万元。目前,我们的林苗产业种植培养面积达7000余亩,每年出苗1500万株,除了满足本地生产建设需要,还可以向周边地区销售,为林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华池分局局长许兴成说。
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这类的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是林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为引领,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初步形成南部绿色种植产业区、北部环保养殖产业区、中部林产品加工产业区、东部康养旅游产业区和西部经济养殖产业区5个林下产业区。
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正宁分局林下经济产业以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综合利用为重点任务,因地制宜做大做强苗木培育、中蜂养殖、种子采集、森林康养4个产业。
“正宁林管分局位于子午岭腹地,森林植被覆盖率比较高,森林总经营面积为58.0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5.02%。在森林经营方面重点发展林下经济,全年实现林下经济产值230万元。”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正宁分局副局长郝兆海说。
正宁分局充分的利用林区野生蜜源植物和地理优势,鼓励职工扩大中蜂养殖规模,林场提供技术培养和训练和场地,多措并举促进中蜂养殖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提升林场职工的营收,林区养殖中蜂年产值达60万元以上。
中湾林场国家油松良种基地始建于1975年,2009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基地现有规模4160亩,收集保存了比较丰富的育种资源,拥有16000多株优树子代群体,保存了大量的遗传资源。基地建成40多年来,已向社会提供油松良种3.9万公斤,培育苗木近1亿株,推广造林超过30万亩,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子午岭国有林区抢抓有利时机,通过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发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优化林下经济发展布局,延伸林下经济产业链条,丰富林下产品供给,全力破解发展难题,拓宽林草资源的转化与利用途径。
今年5月,市政府印发了《庆阳市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精确指出到2025年,全市综合利用林地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达到155.40万亩,年综合产值达到10.06亿元;到2030年,全市综合利用林地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达到207.07万亩,年综合产值达到13.46亿元。
经过几年探索实践,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康养为主体的林下经济产业慢慢的变成为全市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林下产品依托于生机勃勃的森林环境,更具自然性、生态性和有机性,极具市场竞争力,而利用森林的景观功能、休憩功能和康养功能,则有助于发展森林康养等产业,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也更为广阔。
子午岭国有林场一直在优化苗木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年培育各类苗木约1.3亿株,实现出售的收益2000余万元。华池分局大凤川林场新庄台林苗种植基地总面积达500亩,主要培育油松、云杉、侧柏、白皮松、华山松等苗木30多种,总栽苗量2000多万株,年均培育优质壮苗230万株,可出圃苗木1500万株,年销售量达200万余株,实现出售的收益150万元。
以增收为核心,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在林下适度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合水分局大山门林场和宁县分局罗山府林场在原有传统养殖技术基础上,通过引进良种、学习先进养殖技术,不断的提高梅花鹿繁育能力,扩大种群规模,目前梅花鹿存栏数量达到71只。通过科学调制饲料,增加了鹿茸产量,开发出鹿茸、鹿血酒等一系列高品质、高的附加价值产品,市场需求量持续不断的增加,价格也一路攀升。
适度开发森林资源,助推农文旅融合。正宁分局通过积极向上级汇报衔接,争取政策资金扶持的方式,对原“甘肃子午岭国家森林公园调令关景区”的设施设备做维修维护,盘活利用现有资源资产,发展森林康养业产业。
此外,以林下经济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为主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也发挥了积极的带动效应。华池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庆城县惠萃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以中药种植生产为主的经营主体,带动群众种植中药材7.5万亩,亩综合效益达6000元以上。
向绿而行,我市大力实施的“三北六期”防护林工程在生态修复、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为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通道,实现增绿增收双赢提供了有利条件;向绿而兴,全市积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为调整和优化林草产业体系,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有利时机。绿荫之下生机勃勃,子午林区聚宝生金,处处涌动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照法律来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接着使用上述相关联的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
甘肃新媒体集团法律顾问: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 陈灿律师;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甘肃荣庆律师事务所 吴天英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