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有这样一家不走寻常路的羊企,他们将原本应该坐北朝南的32座无梁拱羊圈改成了坐东朝西,对标准化养殖排粪系统来进行改造,甚至调低了冬季养殖的羊圈温度……“奇招”之下企业最终扭亏为盈!
近日,记者来到新疆北园春众联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据公司总经理沈云章介绍,公司隶属于乌鲁木齐北园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21年10月完成一期建设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当时建有标准养殖羊舍16座,可容纳养殖多胎羊1.5万只。公司先后从山东、天津等地引进多胎羊进行规模化养殖,主要以湖羊、澳洲白羊等为主。
“2021年那个冬天让人印象非常深刻。”沈云章回忆说。除了疫情带来的困扰,养殖场自身发展也遇到瓶颈。企业每天耗费大量电力成本用于供热,可羊圈温度始终起不来,还要花费高额成本给羊供给饲料,但效果并不乐观。
哈巴河的冬天,最冷的时候气温低至零下40多摄氏度,在羊圈外的排粪口非常容易被冻住,导致羊圈内氨气超标,怀孕母羊出现流产现象。这让沈云章和特聘专家们一筹莫展。于是,大伙儿住进羊圈开始查找问题。
“哈巴河到了冬天不是刮东风就是刮西风,羊圈里那过堂风吹的,我穿着厚羽绒服都打哆嗦,羊怎么能不冷!”沈云章率先察觉缺陷。他大胆建议,二期的32座无梁拱羊圈需要改坐向,改成坐东朝西,避免东西走向的过堂风对羊圈温度的影响。同时因地制宜地改造排粪系统,将羊圈两头的排管从室外改到室内,同时提升排风功能。他们甚至将羊圈温度从传统的15摄氏度调低到6摄氏度,这样不仅提高了羔羊的适应性,还因为缩小了内外温差而减少了羊圈的氨气排放量。
在改造硬件的同时,企业还从软件着手,在品种改良上下功夫。他们将引进的湖羊和当地的阿勒泰羊进行杂交,培育出新品种,通过导入阿勒泰羊的基因,大幅度的提升了羊的抗风耐寒能力。此外,公司开始在饲料上想办法提质增效,除了充分的利用当地玉米、小麦等植物秸秆,还提高了对豆粕、油渣、麸皮等配方饲料的利用,通过饲料预混加工,进行精准喂养。
“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性,还将饲料成本从原来的每天每只5.1元,降到了3.2元。”沈云章说。多措并举之下,企业未来的发展终于走出一条上行线。
在新疆北园春众联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二期无梁拱羊圈内,羊儿们冬暖夏凉。程江涛 摄
2022年,当地政府继续投资6800万元建设羊场二期,建成占地3200平方米的标准养殖羊舍32座,同时建成8套生活用房,并采购74套设备及其他配套设施,建成后羊场可同时养殖2万至3万只多胎羊。
历经两年探索,2022年公司同多个村镇合作社和养殖户签订多胎羊销售合同,帮扶牧民养殖多胎羊7000余只。在多方指导帮扶下,企业已成功改良出多胎稳定性很高、适应能力强、出肉率高的“雪都和羊”,并已完成品牌注册,开始品种鉴定工作。
“2023年我们争取实现总存栏量5万只,产值达到1.25亿!”沈云章说,企业将继续扩大联农带农工作,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同时依托自治区肉羊体系等优秀科研技术资源,力争在2023年落成哈巴河县多胎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