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巴山蜀水 万物萌动③】距瓣尾囊草的“绝处逢生”发表于: 2024-07-03 13:47:24 来源:新闻动态

  距瓣尾囊草因其蓝色花瓣上有“距”而得名,为夏枯型植物,冬季开花,花朵艳丽,叶片和花瓣随季节一直在变化,是迄今世界上仅存于我国极个别地区的十分罕见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在绵阳江油,从它第一次被发现到再次“重现”,相隔整整80年。为了延续它的种群,投资30亿的国家级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延迟近1年,随后从人工繁育到野化栽植,又是11年……以距瓣尾囊草为代表,近年来,四川在极小种群植物的迁地保护上持续发力,坚持推进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人工培植和野外回归。

  “今年的工作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宣布对距瓣尾囊草这一极小物种的保护有了阶段性的胜利。之后除了日常的监测管理,就得靠他们自己生存繁衍了。”5月6日,立夏,江油市观雾山自然保护区的人工繁育基地迎来今年第一次采种工作。从2011年至今参与保护工作的观雾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王勇,带着记者重温这段“绝处逢生”的物种保护故事。

  “你们真的要上山拍采种哇?我们没得问题,那个路你们走得了吗?”上山前,王勇再一次跟记者确认。

  进山途中,王勇不时跟山上的村民打着招呼。立夏的观雾山上阳光分外明亮,前一晚的细雨让本就崎岖的山路更泥泞难行。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攀爬,采种队伍才到半山腰的基地。

  经过几层“关卡”,在悬崖峭壁下,记者终于见到几株还开着小花的距瓣尾囊草。蓝紫色花瓣已渐渐泛白,纤弱的根茎从岩壁间向外攀爬。最为独特的是它每片叶子的前端“裂”开两条小缝隙——就像被锯子锯过一样。“你们运气很好,这应该是5月还开着花的最后几株了。”王勇介绍,“你看,这小小的颗粒就是种子,还不到芝麻大小的一半。”

  收集好种子,工人们又查看起基地里培育的幼苗。墙上白板上,记录着从2012年开始的育苗、成活等数据,每个数字背后都是默默的付出与坚守。

  多年的保护工作,王勇渐渐摸清了距瓣尾囊草的习性,人工繁育工作也有条不紊地推进。回忆起2012年第一次育苗,王勇依然印象非常深刻,“当时真是五味杂陈。”在育苗的第一年,大家按照种花种菜的经验去种距瓣尾囊草。“入冬的时候明明发芽了,还没等到2013年入春,这些小草又冻死了。后来看到工人安置在帐篷边的十几盆活了下来,我们才知道这育苗还需要注意保温问题。调整之后,育苗成活的情况才开始稳定下来。”

  2016年开始,保护区启动野外回归复壮试验工作。“我们总结的情况慢慢的变多了,包括去年四川的持续高温,让距瓣尾囊草损失了一部分,也给保护工作带来经验教训。这十年小草数量达到4500多株,我们仍旧是有不少收获的。”王勇说。

  驱车赶往离基地90公里的武都水库,王勇指着武都水库上游的一片光秃秃的崖壁和记者说,那里就是距瓣尾囊草的老家,也是基地里小草要回归的地方。

  时光回溯至2011年。武都引水工程水库蓄水在即,而距瓣尾囊草就生长在设计淹没线株距瓣尾囊草被顺利移栽,经过反复协调,这座投资 30 多亿元的国家水利工程延迟蓄水 9 个月。

  从最初的抢救性保护到就地保护与繁育研究以及野外回归,12年来,小草的“重生”凝聚着多方力量。四川省林业厅、四川省环保厅组织了该物种的专项科学考察和抢救性保护工作,中科院及高等院校专家对该物种进行专项科学考察,绵阳武都水引局年年都会提供后续管护、育苗等费用……

  “移栽工作需要当天挖掘当天移栽。当地村民们搭起脚手架,用切割机切、电钻钻、凿子敲。他们其实就住在半山腰上,但为了抢时间移栽,他们就在山下搭帐篷,吃住都在下面。”王勇说,“你看到基地的、包括移栽点的所有材料,都是他们人工背上来的。在保护工作中,他们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保护行动为了这个小物种,更为了大环境。“人有生存的权利,动植物也有生存的权利。它们也是属于大自然的一环,延伸着自然界的食物链。”王勇说,“我们考虑的只是尽自己的能力让它们生存下来。”

  望着小草们即将回归的家,“等今年我们把种子种下去,整个工作就告一段落。”说到这里,一贯干练的王勇难掩不舍,“如果说之前我们是人为地介入保护,那以后更多就靠它们自己了。”

  2021年10月,距瓣尾囊草保护工作作为四川省在极小种群物种保护方面的案例,在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第十五次会议上展示。

  如今在江油,距瓣尾囊草的种群数量从2026株恢复至4500余株,灭绝风险已经大幅度的降低。江油人也从对距瓣尾囊草“视而不见”到和谐相处,更明白了人与自然应该相互依存,才能生生不息。

  王勇与基地工人的合照(从左到右依次为:李白清、雍远华、缑阳国、王勇、钟一安)(俞文晶 摄)

  村民雍远华从2011年就开始参与距瓣尾囊草的保护工作,“我现在啥感受,就是自豪啊!”观雾山上的村民和记者说,随着大家对小草的保护,周边的动植物也多起来了,大家生活的环境慢慢的变好。“大家都晓得要保护环境,老年人都经常给小娃儿讲保护距瓣尾囊草的故事。”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去年,习赴四川考察时嘱托:“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在习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正筑起一条生态保护屏障,95%的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90%的自然ECO得到保护。珍贵的原始森林和高寒泥炭沼泽地保存完好,珍稀动植物相继归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篇章已经开启。

  距瓣尾囊草的保护工作已至阶段性收尾,王勇思考得更深更远,“我还想如何从中提炼出适用性经验做成范例,这样也能够适用于其他极小种群物种保护。”

网站地图
TOP
导航 电话 短信 咨询 地图 主页